【组织架构】
拟邀指导单位:
国际铝业协会
国际铜业协会
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
欧洲铝业协会
欧洲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上海铝业行业协会
浙江冶金有色行业协会
江苏冶金行业协会
安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山东省滨州市铝行业协会
陕西省铝业协会
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
广西再生铝协会
云南文山州铝业协会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全联冶金商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亚洲经贸发展促进中心
先进铝合金技术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等
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鸣谢支持单位:
宝武金属
中铝集团
美铝股份
海德鲁铝业
忠旺集团
中国五矿
中国有色
中国稀土
中冶集团
中信重工
中钢国际
矿冶科技
立中集团
魏桥集团
南山铝业
明泰铝业
江西保太有色
西部矿业
陕西有色
宝钛集团
铜陵有色集团
金川集团等
战略合作媒体:
中国铝加工网\汽车轻量化在线\长江有色金属网\世铝网\铝道网\尚镁网\卓创有色\矿业网等......
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建议加快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目前我国面临原生矿产资源紧缺,原料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在危机和挑战下,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需要转变传统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临近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提出,建议加快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何金碧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推进国内回收和国外进口、财税等配套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工作;第二,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运行质量。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科技研发短板,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第三,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形成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加强与国际行业间的经贸合作,强化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引进科技研发机构等优质生产要素,搭建技术共享新平台。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区域间、国家间绿色产业政府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在原料出口地建立再生金属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增强海外城市矿产就地转化加工能力。
除了关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相关的提案,何金碧在今年两会提案中也提出关于加快构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加大民企信贷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扩大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底层资产等建议。
2月28日,经济观察网记者面访何金碧先生,进一步了解其提案内容以及背后的思考。
经济观察网:2021年作为中国低碳元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备受瞩目的减碳方案。目前,我国推出碳排放权现货交易,由于其覆盖范围小,参与主体受限等现实问题,所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请问构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何金碧:首先,是利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双重功能,极大发挥金融的杠杆效应。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主要是由政府牵头,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优惠措施来刺激中国各大企业参加碳交易,这时“有形的手”就发挥了作用,为中国碳交易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和机会。而随着期货的参与,就逐步把市场“无形的手”的功能释放出来,由市场来引导和决定碳市场的走向、发展,从而完善交易中的标准和制度的缺失。
其次,可以规避风险,稳定碳市场。根据国际市场交易经验,碳交易价格的波动区间大,波动频繁。因此很多企业受到风险冲击的概率会增大,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极大上升。而引入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利用自身的套期保值功能,可规避或减少企业所受价格波动的冲击,同时调动控排企业压减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促进碳交易市场能够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同时,利用价格发现功能,合理定价。当前,中国主要的CDM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或是通过直接联系买家,或是通过中介,通过签订合同来确定交易价格。这样的价格十分缺乏代表性和合理性,而且容易受到头方的欺压,以及实方的恶性竞争。而在碳交易期货市场下,由于数额庞大的合约交割,专业的期货人士的分析,在买家卖家力量的平衡下会逐渐发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最后也成为公认的价格。因此,碳期货市场建立将非常有助于合理价格的发现和确定,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数量和质量的迅速发展。
此外,还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碳期货市场的建立,帮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碳排放权的合理价格,同时吸引市场的投资者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市。中国碳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越大,其在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就越大,中国逐渐掌握主动权,可以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是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绿色经济发展,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利用期货市场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效结合。在市场的引导下,企业自负盈亏,为追求在碳交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和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市场优胜劣汰,资源将更多地被倾斜在“管理更高效、技术更先进、绿色理念更坚定”的企业中。期货的用意就在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经济观察网: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次强调要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再循环对于节能降碳有哪些意义?对疫情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何金碧:一方面,我国有色金属的产量保持稳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行业发展态势较好。有色金属是基础原材料,和基建、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需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也就说明,如果基建、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会对我国有色金属需求带来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影响有色行业景气度和相关公司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完全告别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有色金属产业供给侧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日趋严厉、资源日益紧张,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再循环,加快发展与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及奋发的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双循环格局下,这种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要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纳入循环经济“十四五”规划给予支持。要提高原料保障,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国内、国外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及进口配套政策力度,形成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全球储备。要优化完善税收政策,降低回收利用企业税收风险及税负。
其次,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运行质量。要鼓励企业采取合作、联合、重组的方式组建规模较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联合体,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的技术含量,解决加工利用过程排放控制与固废资源化难题。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电子、交通、建材等领域再生金属材料的替代应用,推动绿色产品的研发与认证。
最后,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形成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加强与国际行业间的经贸合作,强化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引进科技研发机构等优质生产要素,搭建技术共享新平台。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区域间、国家间绿色产业政府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在原料出口地建立再生金属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增强海外城市矿产就地转化加工能力。